欢迎来到山东快干水泥生产有限公司!
发布人:山东快干水泥生产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3-10-03 09:47:42浏览:32 次
随着国家“十一五”的圆满收官,我国散装水泥行业迎来了更加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十二五”到来。回首“十一五”,散装水泥全行业在创新发展理念、产业配套延伸和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0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8.98亿吨,水泥散装率达48.1%。散装水泥产业链向纵深发展,预拌混凝土市场发展日趋成熟、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逐步展开,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是散装水泥行业在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新形势下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全面总结和审视以往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如何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合理调整我国水泥市场消费结构,进而加快推进我国水泥散装化进程是值得散装水泥全行业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十二五”散装水泥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国家经济发展进程来看,散装水泥作为重要建筑材料将在未来的5年,市场需求仍将与国家经济增长同步发展,我国将步入实现水泥散装化的重要历史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水泥需求仍呈现增长趋势
“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大规模建设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城镇化、新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成为拉动水泥消费的主要动力。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继续拉动水泥市场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水泥消费将处在较快增长阶段。总之,未来一段时期水泥消费总体仍呈低速增长之势。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水泥的需求增速为3%~5%。到2015年,水泥年消费量将达到21亿吨左右。
2.水泥产业的不断升级将确保散装水泥供应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
“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使新型干法水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水泥生产力布局框架已基本形成,区域市场核心企业已经初步确立,据粗略统计,到2010年我国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已经超过12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形势总体进入填平补齐的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散装水泥生产能力已达到70%以上。
3.“大水泥”发展理念确立
随着水泥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水泥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水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对于水泥企业而言,向下游延伸产业链,进行水泥产品的精深加工,如生产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集料等。目前已有冀东水泥集团向房地产业延伸,并进一步延伸至混凝土和干混砂浆等下游产业,华新水泥集团、华润水泥公司、北京金隅集团等也向混凝土业延伸。在国际上,许多跨国水泥企业,如拉法基、HOLCIM、海德堡、CRH等都已将产业触角延伸至混凝土、水泥制品、集料等产业。水泥生产企业向水泥深加工产品的经营转变,对进一步开拓散装水泥市场,以及规范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水泥下游产业市场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十二五”散装水泥发展的建议
回顾“十一五”,散装水泥行业在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的同时,我国散装水泥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趋于世界水泥工业发展方向的道路,形成了政府引导、制度规范、结构调整、利用市场机制初步形成产业链的散装水泥发展模式。根据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国家和行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国散装水泥发展应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创新发展、健康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产业。为此,建议采取如下6种措施:
1.完善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政策驱动型特征,政策颁布及执行效果对散装水泥发展影响很大。散装水泥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政策的有效贯彻需要一个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法律体系支撑。
在中央立法方面,一是有必要制定一部完备、系统的行政法规(如《散装水泥管理条例》)来规范散装水泥发展行为。行政法规的出台有助于提升散装水泥立法体系的整体层级,在法律条文中对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的性质、地位、法律责任等问题予以明确,为执法部门履行管理职能,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工作提供权威依据。二是在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过程中,增加推广散装水泥的规定。2008年8月29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将“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纳入其中,这无疑又为推动散装水泥的立法工作提供了绝好契机。三是建议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联合研究制定部门规章以指导水泥产业的发展方向,规范水泥市场主体的各类行为。
在地方立法方面,应重点以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整合现有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调预拌混凝土“禁现”范围从目前的大中城市逐步向县城和部分乡镇推进;制定发展预拌砂浆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保障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低成本流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2.从流通环节入手,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散装水泥流通方式的变革
在流通环节推动流通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散装水泥在流通领域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满足散装水泥发展规模的扩大。在新形势下,应用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改造水泥传统运输方式,降低水泥产业化物流成本,运用现代物流手段促进散装水泥流通方式的变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散装水泥运力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发展,其原因是:运力结构、运输方式、车辆构造、仓储设施和运能体制落后等。现代信息科技和物流技术的发展,为散装水泥流通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条件。依靠社会力量、专业化队伍、现代化手段对散装水泥运输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建立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等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提高散装水泥物流现代化水平,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来提升水泥散装化水平。
3.提高混凝土和砂浆的商业化程度
在使用环节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实现“商品化”的桥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散装水泥产业链上的重中之重,应积极为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科技创新提供机制保证,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机制。目前城市预拌混凝土市场需求已逐步趋于饱和,市场增长呈现平稳缓步上升状态,发展预拌混凝土工作重点应由开拓市场转变为规范市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上来,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恶性竞争。
预拌砂浆作为散装水泥的重要产业延伸,它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散装水泥发展水平的提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预拌砂浆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在政策制定、科技研发、市场营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市场环境、实现“禁现”、行业自律、生产水平等方面还不尽人意,未来5年,我国预拌砂浆面临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要实现我国预拌砂浆产业规范化健康发展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建设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建设单位使用砂浆进行督导,提高预拌砂浆使用的推动力度。要充分利用宣传、质量监管、企业备案、工程评优、专项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手段推进砂浆“禁现”工作的协调发展。
②预拌砂浆设备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预拌砂浆产品的质量。目前国内预拌砂浆设备企业相继出现,企业规模不一。市场行为不规范,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资质认定工作亟待进行。同时,针对目前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市场价格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制定产品指导价工作应尽快进行。
③预拌砂浆发展的着眼点是方便建设部门使用,应引导砂浆企业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生产适应和满足建筑施工性能的产品,这对于突破预拌砂浆的市场瓶颈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④适应机械化施工是预拌砂浆优越性的主要体现,行业要逐步培养和建立自己的施工队伍,努力实现预拌砂浆生产、物流、施工一条龙服务。
⑤行业要不断注重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着力研发适合我国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预拌砂浆发展之路。
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散装水泥组织管理机构的工作和服务水平
各级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及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担负着促进全国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重任,履行着散装水泥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责。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和散装水泥发展形势的变化,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办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和完善。建议在中央一级加强散装水泥主管机关的机构设置,明确设立一个常设主管机构,具体落实国务院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的全国散装水泥管理和协调工作。对各地散装水泥办公室进行统一编制,明确其经费来源,与本级人民政府及上级散装水泥办公室之间的归属和监管关系,确立管理部门相应的主体地位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以规范散装水泥的管理行为。
5.进一步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社团组织在引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将肩负更大的历史职责,行业对社团组织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散装水泥产业快速延伸的发展环境下,国家及地方散装水泥协会应加快研究散装水泥行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着力协调解决行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的建立,努力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6.抓住“建材下乡”有利时机,实现“水泥下乡”和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双赢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散装水泥市场的日趋饱和,要实现我国水泥散装化的最终目标,散装水泥市场的发展重点必将向占水泥消费总量40%以上的农村市场转移。从目前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总体水平看,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差异很大,散装水泥的流通基础设施不配套等诸多原因,散装水泥供应链还普遍不能延伸和覆盖到农村千家万户,制约了散装水泥在农村的推广。目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决定把“水泥下乡”作为“建材下乡”的试点,这就为农村地区加大散装水泥使用力度提供了良机。
首先,我国农村散装水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各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机构在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工作中充分发挥行政职能作用,已具备了散装水泥下乡的管理优势。
其次是使用散装水泥已逐步被农民接受,我国农村散装水泥市场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截止到2009年,全国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已有6082个,销售散装水泥9803.48万吨。农村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到9481.51万立方米,使用散装水泥3088.11万吨。
第三,随着“散装水泥下乡”工作的步步深入,提高现有农村散装水泥物流装备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研发更适宜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配套装备技术将更为重要。因此,散装水泥下乡必将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散装水泥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点,改变农村散装水泥配套设施设备薄弱的被动局面,促进农村水泥使用量的进一步提升,使散装水泥的整体发展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